30秒做应用、实时写图文,「灵光」想用AI重塑创造力边界
一、AI 进入 “实干时代”:你需要的是 “能动手” 的助手

打开手机应用商店,AI 助手类 App 琳琅满目,但多数难逃两个痛点:要么是只会复述信息的 “高级复读机”,要么是机械搬运内容的 “信息中介”。我们真正需要的,是一个能听懂想法、落地创意的 “实干派”—— 既能用自然语言沟通,又能直接生成可用、可玩、可交互的成果。
2025 年,AI 行业正从 “能聊” 向 “能干” 全面转型:OpenAI 的 Atlas 实现 AI 操作电脑,Google Gemini 3.0 强化多模态执行能力,而蚂蚁集团最新推出的全模态通用 AI 助手 “灵光”,则把这种 “说话即操作” 的体验装进了手机。它不绕弯子、直奔结果,用对话作为起点,把脑子里的想法变成眼前的实际成果,重新定义了手机 AI 助手的核心价值。
二、灵光是什么?—— 对话即行动的全模态 AI
灵光的交互界面延续了熟悉的对话窗口,无需复杂操作,用自然语言发起请求即可(比如 “查询这款咖啡的热量”“规划周末广州短途游”),极大降低了上手门槛。但和普通 AI 助手不同,每一次对话对灵光而言都是一次 “行动指令” —— 它不会只返回文字,而是根据需求生成图文、3D 模型、交互地图甚至独立工具,让信息从 “被动接收” 变成 “主动体验”。
作为业界首款聚焦 “创意落地” 的手机全模态 AI 助手,灵光的核心优势在于:以自然语言为入口,整合文本、图像、3D、地图、应用生成等多维度能力,通过多智能体协作,实现 “想法 - 成果” 的一步直达,真正成为用户的 “移动创意合伙人”。
三、实测 3 大核心能力:不止好看,更能解决实际问题
(一)3D + 图文:让答案 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
面对 “广州塔的建筑设计有何特别之处” 这类需要可视化理解的问题,普通 AI 只会返回大段文字,而灵光直接生成了可交互的 3D 建筑模型—— 支持旋转、缩放,能清晰看到广州塔的双面扭转结构、斜交网状外筒设计,甚至能放大观察节点连接细节。
这种 “文本 + 3D + 结构动画” 的整合输出,就像在对话中嵌入了一份实时生成的 “动态解说报告”。无论是建筑专业学生做课题、城市爱好者了解地标,还是游客提前做攻略,都能省去搜索、拼凑资料的时间,直观 get 核心信息。
(二)交互地图:需求落地即 “可用”
紧接着追问 “规划广州塔附近的美食打卡行程”,灵光瞬间理解 “附近” 的地理范围,生成了可缩放、可点击的交互地图—— 标注了 7 家风格各异的小店(从早茶到网红甜品),还设计了 “避开人流的隐藏路线”。每个点位都附带推荐理由、评分、营业时间,甚至自动估算步行距离和时间,点击就能查看详细信息,直接截图就能用作出行攻略。
这种 “对话即规划、规划即可用” 的体验,在手机 AI 助手中十分罕见。它不再是 “提供信息”,而是 “完成任务”,把抽象的 “行程规划” 变成了可直接执行的工具。
(三)结构化输出:复杂问题 “逻辑清晰”
面对 “为什么消费品牌纷纷出售中国区业务”“拟物风 UI 设计为何退潮” 这类需要深度分析的问题,灵光的回应堪称 “理性美学”—— 它不会用大段文字堆砌,而是先拆解核心影响因素(如市场变化、股东压力、用户审美迭代等),再以 “标题 + 概括” 的卡片式结构呈现,逻辑递进、重点突出。
这种结构化输出既避免了文字枯燥,又不像 PPT 那样冗长,视觉上干净聚焦,信息吸收效率翻倍。更重要的是,它模拟了专家级的内容组织方式,让 AI 输出从 “查得到” 的浅层答案,升级为 “讲得通” 的深度分析,无论是写报告、做调研还是日常求知,都能直接复用。
四、核心黑科技:30 秒生成专属 “闪应用”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
如果说 3D 模型和交互地图是 “加分项”,那么灵光的 “闪应用” 功能堪称 “革命性突破”——用一句话描述需求,30 秒内就能生成一个即刻可用的小工具,无需代码、无需设计,普通人也能 “造 App”。
实测案例 1:长文本分段工具
需求:“做一个能把长文章拆分成指定段落数的工具,支持上传文件和手动输入”
结果:30 秒后,对话流中直接嵌入了工具界面 —— 支持文本粘贴、文件上传,可自定义分段数量,点击 “生成” 后自动拆分,还能一键复制结果。整个过程无需跳转页面,即用即走。
实测案例 2:多语言菜单翻译器
需求:“做一个菜单翻译工具,能把英文菜名翻译成中文,还能朗读原英文发音(方便点菜)”
结果:生成的工具支持输入 / 上传菜单图片,自动识别英文菜名,同步输出中文翻译和语音朗读功能,甚至标注了食材和口味提示。出国旅行时,打开灵光就能直接用,完全贴合实际场景。
这背后的核心逻辑是:灵光以 “代码生成为核心”,通过多智能体协作(负责界面设计、功能开发、数据调用的智能体分工配合),实现前后端逻辑闭环。生成的不是 Demo,而是具备完整交互能力的实用工具,真正打破了 “创意落地” 的技术门槛。
五、“开眼” 功能:让摄像头成为 “第二对话渠道”
灵光的 “开眼” 功能,把手机摄像头变成了智能交互入口 —— 打开摄像头对准物体,AI 不仅能识别 “是什么”,还能理解 “你需要什么”,展开连贯的行动链条。
实测场景:对准一杯奶茶
结果:屏幕瞬间浮现饮食建议(热量、糖分含量)、保存注意事项,还主动推送延展提问(“是否需要推荐低卡替代饮品?”“附近奶茶店排行榜”)。无论是给自己选饮品,还是帮父母识别陌生食品 / 药品,都能一步到位。
比起传统视觉识别 AI 只懂 “识别”,灵光的 “开眼” 更懂 “交互”—— 它把一次镜头识别变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流程,让视觉交互从 “被动识别” 升级为 “主动服务”,真正实现 “带着眼睛展开互动”。
六、技术内核:为什么灵光能 “说话即造物”?
灵光的强大体验,源于底层技术的系统性创新:
多智能体协作架构:并非单一模型孤军奋战,而是由负责文本、图像、3D、代码生成、界面设计的多个智能体协同工作,像搭积木一样拼装成果;
实时代码生成引擎:所有交互内容(3D 模型、地图、工具)底层均由模型即时生成代码、样式和组件,动态拼装呈现,保证低延迟;
全模态融合技术:打通文本、视觉、语音、空间数据的交互壁垒,让不同模态的信息深度融合,而非简单叠加;
轻量化工程优化:针对手机端场景优化,在保证 5600 亿级参数模型能力的同时,实现毫秒级响应,操作无卡顿。
七、实用应用场景:覆盖生活、工作、学习全场景
旅行出行:3D 模型了解地标、交互地图规划行程、开眼识别当地美食 / 景点;
学习研究:结构化输出复杂问题答案、3D 模型辅助理解专业知识(如建筑、机械);
日常工具:生成临时小工具(文本处理、翻译、数据统计),替代多个 App;
消费决策:开眼识别商品,获取成分、功效、性价比分析;
创意创作:生成图文卡片、3D 模型素材,辅助设计、写作、短视频创作。
八、总结:AI 助手的下一个时代,是 “创意落地” 的时代
从 “能聊” 到 “能干”,从 “提供信息” 到 “落地创意”,蚂蚁 AI 助手灵光的出现,重新定义了手机 AI 的价值边界。它没有停留在对话交互,而是把自然语言变成了 “生产力触发器”—— 让普通人不用懂代码、不用学设计,就能用一句话实现 “想法即产品”。
2025 年,AI 行业的竞争早已不止 “模型能力”,更在于 “体验转化”。灵光用具体的产品形态证明:AI 的终极价值,是降低创造门槛,让 “动手做” 变成 “开口说”,把 “创造” 这件事交还给每一个人。
如果你也厌倦了 “只会说话” 的 AI 助手,不妨试试蚂蚁灵光 —— 它可能不是最全能的,但一定是最懂 “把想法变成现实” 的手机创意合伙人。

-
Figure 03:喊出“全球最强”的人形机器人,真能帮你搞定家务吗?
2025-10-12
43 -
李飞飞团队重磅发布 Marble:一张图生成 3D 世界,空间智能迎来新突破
2025-09-21
91 -
阿里通义正式发布:Qwen3-Next-80B-A3B 双模型!
2025-09-13
45 -
微软 MAI-Voice-1 深度解析:单 GPU1 秒生成 1 分钟音频,这款极速语音模型如何重构交互体验?
2025-09-01
70 -
会 “头脑风暴” 的 AI 来了!国内首个并行思考模型问小白 o4 上线,8 条路径同步推理找最优解
2025-08-26
131 -
阿里巴巴瓴羊发布首个数据分析 Agent:智能小 Q 升级超级 AI 分析师
2025-08-30
103 -
小米突破性开源 Xiaomi-MiMo-Audio,开启语音大模型新纪元
2025-09-21
92 -
Kimi K2 模型更新,带来更强的代码能力、更快的 API
2025-09-07
63 -
ChatGPT 网页端重磅更新:GPT-5 Thinking 时长可调节,满足多元使用需求
2025-09-21
62 -
快手 AI 超级员工 Kwali:一键开启短视频创作 “躺赢” 模式
2025-09-13
112
咨询热线:
联系电话
联系邮箱
联系QQ
方案获取
